不会判刑,不会处分,不会打死,也不会扣工资双融优配,只不过是不高兴罢了——贾府也不高兴,花家也不高兴,袭人自己当然也高兴不起来。
王夫人让王熙凤“酌量”去安排袭人回娘家事宜,王熙凤安排得很富丽,表面看来,是她与袭人、或者说,是凤姐与宝玉的感情好。但是仔细看细节,“你们自然也知道这里的规矩的,也不用我嘱咐了”。
这句话是王熙凤对周瑞家的说的。当初周瑞家的告诉刘姥姥,自己的职务是“我只管跟太太奶奶们出门的事”。“太太奶奶出门”,当然也包括姨太太。显然别的姨太太出门,也是周瑞家的跟着;而袭人出门回娘家,周瑞家的已经是轻车熟路、深谙规矩了。
说到这里,我们读者应该明白,袭人回娘家的排场,只不过是贾府姨太太们的惯例。平儿如果有娘家,她回娘家时也是一样的;周赵姨娘如果出门,也是同样的规格;贾母屋里的“几位老姨奶奶”,当初也享受过同样的待遇。明白了这些,再看袭人,她是没过明路、享受待遇的姨太太。如果不穿得那么富贵,她是自动放弃权力,也是在打贾府的脸,贾府当然不会高兴。
——可是,袭人为什么要放弃这项权力、不穿得那么富贵、一身素衣回娘家呢?
你当然会说,因为袭人回娘家,是母亲病得快死了,要去送母丧。送丧啊,那当然应该素衣戴孝。别说袭人了,就是王熙凤去小花枝巷找尤二姐那回,不也是“素衣素盖”、表示守孝吗?
送丧当然应该素衣。可是你别忘了,袭人母亲是快死了,可还没死呢。即使知道一定会死,也不能在人还没死时就提前穿好孝服吧?那简直有诅咒之嫌,太晦气了。
你也许又会说,袭人可以不穿孝服,但朴素一点总没错吧?毕竟母亲病重,是去探病的,又不是去炫耀的。
这又是“所见者小”了。袭人虽然从小被卖,但和母亲哥哥是有感情的,否则他们不会想着赎身了。袭人反对赎身,理由是贾府待遇好,但毕竟是为奴为仆;真正让花自芳母子“再无赎念”的,是“宝玉去了,他二人又是那般景况”,看出宝玉与她非常要好,料到将来她是要做宝玉的姨太太的。
国公府的姨太太,对于袭人这样的小户人家来说,足够“争荣夸耀”了。问题是几年过去,袭人还是丫鬟的身份,并没“过了明路”。看在花家人眼中,到底是不太放心的。
只有穿得富贵华丽、仆众前呼后拥,才能坐实袭人在贾府的地位:虽然没“过明路”,却已经享受着姨太太的一切待遇了。这是袭人母亲唯一对她不放心的,也是袭人最可以告慰母亲的。
是王熙凤的叮嘱,也是袭人告慰母亲的孝心,让一向“省事”的她,穿戴得如此华丽富贵。这是双赢双融优配,而不是非得分个你胜我负的零和博弈。
金控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